1024,IT人的节日|信息与工程学院首届“新时代IT工程师文化&技术沙龙”成功举办
发布于: 2022-10-28 10:57 编辑:

1024对于IT人而言有特殊的意义,1024日是程序员节。在二进制构筑的计算机世界里,1024或许是程序员最熟悉的数字(210)。为了庆祝这一特殊的日子,10241930信息与工程学院通过线上方式举办了以“共话IT文化、共享IT技术、共塑IT人未来”为主题的首届新时代IT工程师文化&技术沙龙,本次活动邀请了西安邮电大学周元哲老师、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李冰博士、信息与工程学院张琳院长、刘彩红老师、阎海玲老师、马静老师以及优秀校友陈朔和刘硕等进行分享,近百名师生参加了本次沙龙活动。本次活动由信息与工程学院教学副院长王飞策划并主持。



西安邮电大学的周元哲老师以一个“识别假币”解决办法的例子,强调计算机类学生需要培养计算思维,注重算法和编程本功训练,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程序设计类学科竞赛,周老师分享了他指导大赛的成功经验。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的李冰博士分享了自己学习程序设计的经验和做法,以至于能够研发出GreetFree:面向互联网计算环境的通用分布式程序设计语言”的经历,鼓励同学们抓住IT行业时代机遇,一定会大有可为。

刘彩红老师分享了“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职业素养”,结合招聘大数据分析,谈到目前IT类就业需求最大的两类技能人才:人工智能技术人才和基于行业数据分析的复合型人才。

阎海玲老师分享了华为的HarmonyOS(鸿蒙操作系统)的前世今生及其基于万物互联的广泛应用,HarmonyOS为我国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研发树立了典范。

马静老师结合其在华为工作经历分享了软件测试工程师能力要求、工作流程以及经典工具的使用等,建议同学们建立规范意识,掌握先进技术,为开发出高效可靠的软件奠基。

就职于腾讯云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5届优秀校友陈朔分享了他的大学四年学习软件开发的经历和体会,从大一开始就喜欢上了软件开发,学习PHPCC++相关课程,通过项目强化了编程语言的运用,尤其是通过参加学校网站改版和原计算机系网站开发,开发能力迅速提高,他建议同学们打牢专业基础,学好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等专业核心课,至少熟练掌握1门编程语言,多参加真实项目,把专业学习当成一种兴趣,不断学习、实践、思考、总结,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目标。软件工程专业2017届优秀校友刘硕分享了他目前的工作情况,建议同学们在校学习期间一定要打好基础,同时要关注目前的主流技术及行业应用,这样才能跟时代要求。整场活动,师生互动热烈,同学们表示通过参加这种专业活动让自己更加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坚定了从事IT工作的信心和乐趣,达到举办本次活动的预期目的。张琳院长全程参加了本次活动,鼓励同学们多参加专业活动,多向老师和优秀校友交流,用优秀校友的例子勉励同学们关注专业学习,一步一个脚印,提高专业本领,一定会成为专业的佼佼者。

1024日是程序员的节日,人们总说这个世界将被天才改变,但实际上真正将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变为现实的人,很大概率是看似平凡的程序员们,他们就像是一个个1024,以最低调、踏实、核心的功能模块,一步步搭建起科技世界,让每一行代码都有温度,每一项技术都源自热爱。软件定义一切的时代已经来临,我们的计算机专业学生一定会成为时代的弄潮儿,通过代码秀出不一样的人生。

1024,致敬每一位有爱的程序员!致敬IT人!

图文:信息与工程学院 王飞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6/07 13:3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