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精准把握工程教育认证发展趋势,系统性提升教师在认证工作中的专业能力,信息工程学院执行院长张琳教授、教学副院长王飞教授、人工智能与计算机系主任魏少华教授、大数据与软件工程系主任阎海玲副教授、数字媒体技术系主任王婷老师、软件工程专业侯康老师于3月22日-23日参加了由西安邮电大学举办的"聚焦2025工程教育认证工作"专题研讨会。本次活动由新E代数智未来产业学院支持,作为产业学院"走出去"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围绕认证标准解读、课程体系重构、质量保障机制建设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修。
22日,李志义教授针对认证标准与2024版修订内容对比分析作为重点解读了的三大核心理念:一是强调"成果导向"的教育产出机制,二是强化"持续改进"的质量闭环管理,三是突出"学生中心"的培养体系设计。特别针对认证标准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新增指标,通过国际认证案例的对比分析,详细阐释了认证标准本土化实施路径。
吕志伟教授针对OBE课程大纲设计模块以计算机类专业为例,以计算机类专业为例,完整演示了从毕业要求分解到课程目标映射的流程。通过"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的双螺旋模型,指导教师如何将认证标准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
23日,河南省教育评估中心副主任张新民针对自评报告撰写这一认证工作核心环节,通过已通过认证专业的完整报告剖析,系统讲解了"学生发展""课程体系""支持条件"三大模块的撰写规范。重点指导如何运用"5W1H分析法"构建逻辑严密的证据体系,同时针对常见的"成果指标空泛化""支撑材料碎片化"等问题,提供了结构化解决方案。
本次研讨会活动内容详实、实操性强,为信息工程学院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通过此次学习,明确了认证工作的路线图,特别是在课程体系重构、质量保障机制完善等方面获得重要启发。学院将以此为契机,建立"认证标准-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质量监控"的全链条改进机制,确保认证工作取得实效,为学院工程教育认证的顺利推进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