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信息工程学院大数据与软件工程系成功召开了2025届毕业答辩总结会议,全面梳理了本学期毕业答辩工作的各项情况。会议由系主任阎海玲主持,系部全体教师参与了此次总结会议。
本次毕业答辩组织有序、覆盖面广,涵盖大数据与软件工程专业共186名学生。为确保答辩工作高效推进、严谨规范,系精密部署,分设6个答辩小组同步开展工作。每个小组配备3~5名教学经验丰富、专业造诣深厚的教师担任评委,他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多个维度对学生的论文及答辩表现进行专业评判。此外,每组设置1名答辩秘书,负责全程记录答辩过程,并认真整理相关材料,为答辩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保障。
在答辩流程方面,严格遵循“学生陈述-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评委评议”的规范程序。答辩现场气氛紧张而热烈,学生们各展风采。有的学生凭借流畅的语言表达与严谨的逻辑思维,将研究成果条分缕析地进行阐述,配合精心制作的PPT和演示文稿,将抽象的理论与复杂的技术生动展现;有的学生面对评委提出的刁钻问题,冷静思考、快速反应,结合专业知识和研究过程,有理有据地从容应答,充分彰显出扎实的专业功底与良好的临场应变能力。更有学生以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将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深入浅出地讲解,让严肃的答辩现场充满轻松氛围,展现出优秀的沟通表达能力。
教师提问环节,评委们围绕论文的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核心要素,提出3-5个针对性问题,深入考察学生的学术水平。学生们现场回答问题,时间约10-15分钟,这不仅检验了学生对论文内容的熟悉程度,更考验了他们的应变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评委们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及论文质量,进行严谨的现场评议打分,确保评价结果公正、客观。
会议期间,阎海玲主任全面回顾了答辩工作的组织与实施过程,肯定了答辩工作的有序性和规范性。同时,与会教师们深入讨论了答辩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包括论文选题创新性不足、研究内容与方法存在缺陷、论文撰写规范不达标以及学生答辩表现有待提升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教师们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如加强低年级学生的选题指导,提前培养创新思维;在课程教学中增加研究方法实践环节,强化论文撰写规范培训;注重日常课堂表达训练,组织模拟答辩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等。
此次毕业答辩总结会议的成功举办,为信息工程学院大数据与软件工程系积累了宝贵经验。系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督促指导教师严格落实学生论文整改工作,确保论文质量达到毕业要求。同时,把会议总结的问题与经验全面反馈到教学工作中,积极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致力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后续,系还计划整理相关材料,组织新老教师交流活动,传承指导经验,不断提升整体教学与指导水平,为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大数据与软件工程专业人才而不懈努力。
发稿单位:大数据与软件工程系
拟稿:张海鸥
审核:阎海玲
2025年6月24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