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养与数字化教育教研室是一支结构合理的精干团队,其中教授20%、副教授40%、讲师40%。多年来,她们始终秉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理念,团结协作、锐意进取,在师德建设、教学改革、科研创新、实践育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师德为先,践行育人使命
团队始终将师德建设摆在核心工作位置,通过常态化开展师德专题学习、组织深度交流研讨等系列举措,系统且全面地提升了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与职业道德水准。各教研室教师秉持高尚的教育初心,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巧妙将价值引领融入专业知识传授的全过程,有效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凭借扎实的育人成效赢得了学生的广泛爱戴与由衷尊重。凭借在师德师风建设领域的持续深耕与突出成果,团队成功荣获“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称号,这一荣誉是对教研室长期以来致力于师德建设工作的高度认可与充分肯定。
二、聚焦科研创新,提升学科实力
近三年来,教研室教师持续深化科研工作,共发表学术论文15篇,出版软件著作3项,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国家版权局多项授权。团队积极承担校级、部级及国家级科研项目,通过扎实的课题研究不断凝练学科方向,提升整体科研水平与创新能力,为学校学科发展注入了持续动力。
三、深化教育合作,拓展发展平台
教研室高度重视与高水平教育机构的协同合作,成功获批成为“清华大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体系研究首批研究与实践单位”。全体教师均通过系统培训与严格考核,获得“清华大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体系”中级讲师证书,充分展现了团队在人工智能与数字化教育领域的专业水准,为通识教育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实践育人,服务社会显担当
团队高度重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近三年来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23项、省级奖项3项。团队成功举办的首届高校"戴希实训"办公软件应用技能大赛,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面向毕业生开展的学位论文排版技巧公益培训,有效提高了毕业论文质量,获得学生们一致好评。
五、团队协作,凝聚发展合力
教研室每周开展教研活动,围绕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科研创新等主题展开深入讨论,共同制定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团队内部形成了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攻克教学科研难题。同时教研室积极拓展与校内外单位的交流合作,为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六、荣誉纷呈,彰显教师风采
团队教师在各个领域屡获殊荣:高峰老师荣获陕西省五一巾帼标兵、西安工商学院教学名师、“诺奖马斯金教学名师”等称号;孙艳梅老师获得陕西省优秀工会工作者、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新星教师奖等称号;冯蓉老师在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奖,并获评优秀共产党员和突出贡献个人;郗华、贾金娜等老师多次获评校级考核优秀个人。在竞赛指导方面,高峰老师和孙艳梅老师多次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指导学生在“挑战杯”、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赛事中获得金奖、银奖等佳绩。
总之,信息素养与数字化教育教研室以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书写了立德树人的动人篇章,充分展现了高效专业的团队特色。未来,教研室将继续深化师德建设,推进教学改革,加强科研创新,完善实践育人体系,为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