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至21日,第九届中国计算机实践教育学术会议暨第十八届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实践教学论坛(CPEC2025)在甘肃兰州隆重召开。作为计算机实践教育领域的全国性学术盛会,本次会议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计算机学科组、《计算机教育》杂志社联合主办,兰州交通大学与清华大学出版社共同承办,《实验技术与管理》编辑部及软通计算机协办。西安工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团队深度参与会议,不仅斩获全国实验教学案例大奖,还成功获批“中国计算机实践教育联合会会员单位”,彰显学校在计算机实践教育领域的强劲实力与创新成果。
高端学术盛宴:共探 AI 时代计算机实践教育新路径
本次会议聚焦“人工智能赋能计算机实践教育创新”核心主题,汇聚全国计算机教育领域顶尖专家学者、高校教师及企业代表,共话行业趋势、共商教学改革。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李文新,清华大学教授刘知远,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大学计算机课程教指委秘书长桂小林等学界权威,分别以《人工智能教育:从抽象到具体——以北京大学为例》《生成式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教学的探索与展望》《大模型赋能的计算机通识教育变革与教材建设》为题作主旨报告,从高校实践教学改革、前沿技术融合、教材体系建设等维度提供前沿思路。
企业代表同样贡献实践智慧:软通计算机分享AI技术在教育场景的落地应用方案,百度高级管理人员赵佳明围绕“人工智能产教融合与AI人才培养”展开专题交流,为高校与企业协同育人提供实践参考。此外,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专家还针对“AI 赋能智慧课程实践”开展分论坛研讨,从课程设计、实验体系搭建、学生能力培养等具体环节深入交流,为参会者搭建起“学界+业界”双向赋能的学术交流平台。
教学成果亮眼:实验案例获全国二等奖 办学实力获权威认证
在本次会议同期举办的“第十届全国计算机类课程实验教学案例评选”中,西安工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刘爱云、张琳、王飞教师团队设计的“微程序控制器实验”教学案例,凭借鲜明的创新特色与扎实的实践价值,从全国众多参赛案例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二等奖。该案例紧扣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核心教学需求,以“控制器组成原理+硬软协同调试+时序信号同步”为三大核心要素,创新采用“硬软融合、虚实联动”的教学模式,有效解决传统实验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不足”等问题,在实际教学中为学生理解计算机底层技术逻辑、提升硬件操作与软件调试综合能力提供了关键支撑。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会议还正式授予西安工商学院“中国计算机实践教育联合会会员单位”称号。这一资质认定标志着学校在计算机实践教育领域的办学水平、教学创新成果与人才培养质量,已获得国家级行业组织的权威认可。作为会员单位,西安工商学院将同步接入全国计算机实践教育优质资源网络,可优先参与联合会组织的学术研讨、资源共建、产教融合项目对接等活动,为进一步优化计算机类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提升师生实践创新能力、深化与全国高校及行业企业的合作搭建重要桥梁。
未来可期:深化实践教育改革 培养数智时代应用型人才
此次参会获奖与资质认定,既是对西安工商学院计算机实践教育工作的肯定,也为学校未来教学改革指明方向。学校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从三方面持续推进计算机实践教育高质量发展:
优化实验教学案例:以获奖案例为标杆,组织教师团队进一步打磨“微程序控制器实验”等优质案例,同时鼓励更多教师结合AI、大数据、嵌入式技术等前沿领域,开发符合行业需求的新型实验教学项目,构建“基础+创新+实战”三层级实验教学体系。
深化产教融合:依托“中国计算机实践教育联合会会员单位”平台,加强与百度、软通计算机等企业及国内高水平高校的合作,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与技术资源,共建实训基地、联合开发课程,推动“教学-实践-就业”无缝衔接。
聚焦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数智时代对计算机领域人才的需求,以“提升学生底层技术研发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着力培养一批适应计算机产业发展、具备扎实技术功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未来,西安工商学院将持续以计算机实践教育改革为突破口,不断探索“技术赋能教学、实践驱动创新”的育人新模式,为我国计算机产业高质量发展输送更多优质人才,同时为推动全国计算机实践教育事业进步贡献 “西工商力量”。
拟稿:刘爱云
审核:张琳